十二五值得关注的重点在于政策制定者预期的变化

理财会议 阅读 80 2024-01-16 08:53:40

十二五值得关注的重点在于政策制定者预期的变化

十二五值得关注的重点在于政策制定者预期的变化 更新时间:2010-10-15 7:01:32   “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将揭示出未来五年的政策框架。鉴于决策当局对未来五年外部需求的前景不太乐观,新的五年规划可能会强调促进内需和投资需求的政策以及高‘质量’增长。”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最新发表的报告如是称。

“值得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于规划本身,而是其所揭示的中国政策制定者预期的变化。”高盛/高华10月8日发表的报告《中国“十二五”规划前瞻:政策制定者预期的变化是关键》预计,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将城市化、提高居民收入、住房改革、收入再分配等作为政策重点,以体现其对未来五年社会和经济变化的预期。

GDP增长目标或降至7%

9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被外界视为将于10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风向标。

新华社对该会议的报道称:“会议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高盛/高华的报告认为,与五年前起草“十一五”规划时相比,政府认为当前的全球经济增长环境出现恶化,除了外部需求疲软的风险之外,国内人口结构、土地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可能成为关乎未来五年增长可持续性的更重要因素。

高盛/高华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倾向于认为尽管增长的反弹已经使全球经济走出衰退,但复苏可能会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由于工业化国家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使增长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缩小其产出缺口,中国政府有理由认为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面临外部需求的负面冲击。

该报告预计,看淡外部需求可能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中国政府或在明年3月将“十二五”规划的GDP增长目标从“十一五”规划的7.5%下调至7.0%。

投资贡献或仍超过消费

高盛/高华的报告提出,中国政府需要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提高居民收入,从而使得内需得以持续增长。

对于目前的国内需求状况,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由于大量低收入人群的存在,中国的整体消费能力极度受限。尤其是广大的农民工阶层,基本没有多少消费能力。

“放到当前来看,如果欧美市场继续疲软,出口不畅,农民工的收入受到影响,基本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他们的消费能力是无法拉动起来的。”孙立坚建议政府在“十二五”期间需要通过促进一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制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让低收入阶层有能力消费。

高盛/高华报告则预计,未来五年内投资对总体增长的贡献仍将超过消费,因为不管从单位产出还是人均存量的角度来说,中国都需要继续增加资本积累,尤其是通过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投资。

报告认为,在2013年政府即将换届的情况下,改革持续推进比显著加速的可能性更大。

或推出工资集体协商制

外界普遍预计,收入分配改革将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题。

高盛/高华报告认为,政府可能倾向于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推出工资集体协商制并定期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但是,如果考虑企业对工资标准提高的反应,所得税减免可能是提高收入增长的更有效途径。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政府需要通过推进财税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状况。

在具体措施上,王小鲁建议:一是尽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争取把全体居民基本纳入到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比如说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现在刚刚开始试点,最好争取在‘十二五’期间能够取得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他举例说,2009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只占城镇就业人数的57%、53%和41%。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没有纳入社会保障。在公共服务方面,比如医疗、教育、住房等,对于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的惠及比较少。

二是纠正收入不合理的高收入问题。通过健全制度,杜绝腐败、公共资金流失、灰色收入、垄断行业过高收入等等不合理的现象。

王小鲁表示,以上提到的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实际上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城市化切忌“撒胡椒”

高盛/高华报告称,城市化进程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增长的重要动力。政府将着力消除阻碍农民安置、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城市服务业就业增加方面的体制性障碍,而这些政策措施应会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及扩大内需注入新的动力。

但孙立坚认为,“十二五”期间,通过城市化的方式大面积铺开固定资产投资固然可以带来大量的工作岗位,但是当固定资产投入告一段落后,需要思考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各地都搞区域经济建设,到处都搞城市化,但是建设结束之后,某些偏远地区可能依旧没有经济上的竞争力,因此企业也不会到此进行投资。基建搭台,没有企业唱戏,经济照样无法发展起来。城市化肯定要进行,但是不能采用‘撒胡椒’的方式来推动。”

孙立坚呼吁在“十二五”期间,当城市化的过程开始由一线城市向外扩张时,做好前期的科学规划,“应有所重点。大跃进式的进行城市化,在拉动初始的基建需求之后,留下的只是形象工程。此外,还会给地方带来严重的债务问题。”

孙立坚认为,这些年来沿海地区的“民工荒”问题与国内大面积地进行城市化建设有很大的相关性。在他看来,“民工荒”只是一种假象,其原因并非中国劳动力开始像日本一样逐渐减少,“这些劳动力只是转移到了内地的基建工程上而已。一旦基建结束,而内地新兴的城市又无法及时形成足够的工作岗位,他们又会重新涌向沿海地区。”

权威声音

“十二五”主攻“调结构”:扩内需将成首要任务

由于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强大的惯性,“调而不快”甚至“调后反弹”的情况在许多地方依然存在。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时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调整步入“深水区”

环顾世界,审视国内,调结构面临的阻力和难度在逐渐加大。

由于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强大的惯性,“调而不快”甚至“调后反弹”的情况在许多地方依然存在。

步入深水区的结构调整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目前,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外部需求的扩张短期内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随着外需收缩,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曾经严重依赖外需拉动的中国经济减速的压力越来越大。

从内部环境看,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使低成本比较优势难以为继。而资源和环境游走在可承受的边缘,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到来,也使中国由传统劳动密集的优势向新优势的转变更为迫切。

更何况,目前中国在信息化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又面临绿色科技领域的挑战。传统产业领域,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开始面临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压力。

“总体来看,中国的产业仍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如果不能把握趋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势必在新一轮竞争中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中国工程院院士、社科院学部委员李京文说。

服务业将成“重中之重”

国际上很多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人均收入从1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正是经济结构变动比较快的时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一个五年周期,“十二五”不仅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之旅。

未来五年,经济结构调整势必向更深更广领域进军。

面对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矛盾,扩大内需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

大国经济增长应主要靠内需支撑。北京大学教授刘伟指出,中国居民消费率较低,未来可开拓的空间很大。真正启动内需,关键是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这就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

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战略重点,“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借助城镇化进一步拓展持续发展的空间。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将新增3亿多人口。

除了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还在于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日前透露,“十二五”中国工业领域的核心任务是以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其中包括重点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服务业将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

“调整将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劳伦斯·格林伍德指出。

上海三维影像测量

上海测量软件

光学影像测量机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十二五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力争年均增长一成 下一篇: 十二五内贸规划更强调民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