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10万村丨潮安归湖溪美村含绿量赋能含金量美丽30基金

理财百科 阅读 59 2025-03-01 08:54:06

【编者按】

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在2019年实施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的基础上,今年,潮州市以全市894个行政村为主体,全面推动实施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2023年将全面消除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

壮大集体经济,正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题中之义,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消薄攻坚行动中,各村在党建引领之下深思考、挖潜力、出妙招,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探索出发展产业、盘活资产、合作开发、整治增效、电商服务等多种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径。

为探寻其中奥秘,《南方日报·潮州观察》开设新栏目“潮州村集体经济的‘10万+’密码”,关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潮州路径”。

溪美村山清水秀,绿意盈盈。

潮安区归湖镇溪美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溪美村”——凤凰溪穿村而过,溪岸两边翠竹环绕,山清水秀,绿意盈盈,因而被誉为“小桂林”。一到夏天,这里便吸引了众多周边游客前来游玩,人们在竹屋里品尝美食、在竹长廊里喝茶纳凉、在清水里嬉戏,好不惬意。

“自从村里整合盘活凤凰溪溪美段两岸约100亩土地,用于规范发展农家乐后,每年为村集体增收就达20多万元,较之前提高约10倍。”溪美村委会副主任朱史文说。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背后,是该村痛定思痛,以整治无序农家乐为切入口、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践。在尊重生态、呵护生态的基础上厚植潜力、撬动活力,溪美村走上一条生态农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也让“含绿量”真正拥有了“含金量”。

破与立

碎片化土地收归集体管理

凤凰溪两边乱搭乱建,三色布“迎风飘扬”,铁皮屋随处可见;人们在溪水里支起茶摊,茶水随意倒入水中……在2021年前,常能在溪美村看见如此乱象。

矛盾的源头,指向了村民自发发展的农家乐——只要游客一来,村民便上前为他们提供茶桌、茶椅和茶具,兜售茶叶和零食。“脏乱差”的临时卫生间,不具备食品卫生许可的大排档、随意排放的污水……无不影响着村里的环境。彼时,大大小小的农家乐经营场所就有40多家。

“并不是没有整治,但由于这些农家乐经营灵活,常常是上午刚整治完,下午又‘复燃’了。”朱史文说。

不破不立。为彻底扭转这一现象,归湖镇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成立镇委书记任组长的溪美村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专班;溪美村同时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溪美村土地整合和农家乐规范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订凤凰溪溪美段整治提升工作方案。

“污染防治水岸齐抓”专项整治行动很快开展起来。2021年初,溪美村先后开展河道专项整治行动,拆除乱搭乱建的农家乐经营场所40多家。

与此同时,镇村明确了土地整合、规范经营和优化提升三个阶段目标,决心将各家各户的碎片化土地整合起来、并将土地收归集体管理。《溪美村土地整合工作方案》《凤凰溪溪美段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先后出台。

为了推动村民接纳这一方案,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一次次地与村民阐明利弊、为村民解疑释惑,最终获得村民支持,变不愿参与为主动请缨、不愿整合为主动要求整合,从而成功整合清拆后的土地约100亩。其中,村民提供出来的土地,按照每亩每年600元基本租金给付。

建与享

规范发展农家乐提升土地创值

土地整合后,下一步便是规范经营、谋划发展。

对此,归湖镇邀请潮州市文广旅体局和专业机构对溪美村文旅进行规划设计,助力溪美村生态文旅产业规范发展。通过积极发动企业、村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谋筹社会资金近千万元,先后在凤凰溪溪美段建设1.2公里的亲水栈道,打造凤凰溪沿线两岸各约1公里的竹长廊以及18间竹屋,并以“小竹阁楼”为设计理念,对溪美桥进行加固美化提升,将其打造成别具特色的网红竹桥,形成农家乐布局整齐、竹山水相互映衬的特色景观,也为发展生态农旅产业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归湖镇还加大投入,对溪美段边坡进行加固、植绿、修边、维护,并开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在溪美村增设文化体育公园、文化活动室、“四好农村路”、旅游公厕、垃圾分类收集屋等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污水管网及暗渠化建设,消除污染面源,推动该村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蝶变。

众多游客到溪美村游玩。受访者供图

河清、岸绿、景美,吸引潮州市区居民和周边城市的游客纷至沓来。紧抓这一契机,溪美村将竹长廊和竹屋作为规范发展农家乐的经营场所,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公开招租。如此一来,每亩土地每年租金由原先不足300元提升到如今近4000元,土地创值大大提升,村集体经济同样大大提升。据朱史文介绍,在土地整合盘活之前,村集体只有出租闲置村小这一项收入,年收入仅2万多元。如今,村集体每年都有20多万元收入,较之前提高约10倍。

村民也同步共享发展成果。对于发展所得收益,溪美村制订了“3-3-4”利益分配原则:扣除土地基本租金每亩600元后,30%作为全村管理发展基金,30%为溪美村全体村民分红,40%由原土地经营者所得。

除了增加村民收入,“手中有粮”的溪美村也得以利用集体收入整治村容村貌、建设民生项目。朱史文说,该村雇请了专门保洁员,对全村开展全天候流动保洁,并对杂草进行清理。接下来,还将对进村通道的破损路面进行修补,并配套更多便民设施。

在尊重生态、规范经营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旅产业,令溪美村的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今,溪美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获得“潮州市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称号。2022年,溪美村一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带动一半以上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生态文旅年产值100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以游兴村、以游强镇、以游富民。

■故事

外村经营者签十年租约开设营地

“看好溪美的发展潜力”

溪美村不仅引来了游客,还引来了有眼光的经营者。

阿龙是溪美村周边的村民,原本在外工作。有次回乡,他偶然发现溪美村“变得不一样了”,不仅乱搭乱建的现象消失了,还规范发展起农旅产业。

“有商机!”这一直觉判断,促使他与朋友筹资200多万元,在溪美村的凤凰溪边租下近12亩地,将其中的多间竹屋改造成民宿,利用竹长廊经营起饮食和茶座,并增建了单、双层帐篷以及供儿童游玩的浅水池、滑梯等,将其打造成以营地为主、配套餐饮和其他游乐项目的休闲场所。

“现如今营地这一业态非常火,我们坚持定位不变,正是为了在溪美村的一众茶座和农家乐中,构建起自身的差异化特色。”阿龙说。

2022年国庆期间,由他们精心打造的“沐溪营地”试开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鲜。今年“五一”期间更是爆满,每天平均收入超过1万元。据阿龙介绍,不少游客都是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视频后慕名而来。

“一条溪、一片竹,是溪美村的生态财富,也是产业优势。”阿龙说,他一口气与溪美村签订了十年租约,正是看中这里的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与此同时,村里规范发展农家乐的决心,也让他进一步稳住了信心:不仅在环境上进行规范,也对竹筒饭、土窑鸡等食品和茶座的物价进行规范,要求每家农家乐保持同价,不得私自提价。在他看来,经营环境保持公开透明,经营者就不会一门心思打价格战,而是将注意力放在拼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这样更有利于农旅产业的良性发展。

“对于溪美的未来发展,我非常看好。”阿龙说。

南方+记者 杨可

【作者】 杨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自动测量仪公司

自动测量仪公司

影像测量仪系统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推荐】10万存银行一年能获4450元利息吗你会存款吗十万存五年利息多少 下一篇: 【推荐】10万片SiC项目投产60万片项目在路上同光晶体拟科创板上市sic基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