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四十而砺话改革 扬帆起航新时代

新闻热点 阅读 164 2024-12-11 08:55:55

12月28日的《芜湖日报》刊发了无为县委书记奚南山、无为县县长袁发林的署名文章《四十而砺话改革、扬帆起航新时代》,全文如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40年来,无为人民怀揣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励精图治、昂首前行,以无为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的生动实践,在2022平方公里大地上书写了一段精彩纷呈的锦绣华章,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长卷。泱泱濡须河,悠悠无为州,40年沐风栉雨,40年勇立潮头。40年之于历史长河,只是弹指一瞬,却激情澎湃、壮怀激烈。当梦想照进现实,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深情回望,我们攀高登远的奋斗足迹清晰可见,艰苦创业的奋进历程如在眼前。

1

敢试敢闯,激情书写改革开放篇章

传承,不单是一种继承,更是一种自信,她延续着一种情怀,彰显着一种精神。无为工商业由来已久,自古商贾云集。宋时,曾与临安、扬州、寿春并称“全国四大名城”,茶叶、米面、明矾产销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与生俱来的工商基因仍在无为人血液中激荡流淌、生生不息,书写了一段又一段精彩绝伦的改革传奇。

踏着改革脚步,民营经济率先探路、占得先机

改革开放初期,一大批有志气、有拼劲、肯吃苦的无为农民“洗脚上田”,从办磨具、磨料等小型手工作坊开始,渐渐扩大到电加热、机电产品、电线电缆等少数品种,小规模的贴牌生产,他们“说尽千言万语、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历尽千难万险”,艰苦创业,迎来了草根工业的崛起,也趟出了电线电缆产业之路。由此,无为电缆厂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以电线电缆产业为主导的发展路子在安徽县域经济中独树一帜,也成为无为跨越发展的支柱力量。

电线电缆产业鼎盛阶段,贡献了全县2/3的生产总值和1/2的财力,昔日江边的小渔村,一跃崛起成为安徽省经济第一强镇,并直接带动无为县域经济整体进入安徽省第一方阵,也因此连续荣获国家火炬计划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4项国字号招牌,电线电缆产业更是成为芜湖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位列全国四大电线电缆产业基地第二位,成为安徽省最成熟最典型最活跃的产业集群。

直面危机挑战,首位产业化危为机、蝶变转型

发展实体经济,无为企业在顺境中坚持如一,在逆境中同样坚定不移。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正在经历转型,电线电缆产业也经历着阵痛,遭遇产业“冷锋期”。2014年以来,电线电缆及配套业规上企业税金出现“四连跌”。

疼痛让人更加清醒。当站在转型十字路口时,无为电线电缆产业选择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利用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军民融合“四条路径”,变“同质发展”为“错位发展”,走上产业转型新长征路。

再次觉醒的使命感是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我们惊喜地看到尚纬、中新房、鼎汉等一批电缆企业巨头正在积极寻找合适标的、推进兼并重组;太平洋电缆、华菱电缆等一批本土优质企业完成股改、寻求上市;海上石油平台配套耐腐蚀电缆、纳米铝合金超高压电缆、舰船装备轻型特种电缆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先后涌现;华菱、宏源、华宇等一大批企业获有“军工四证”,进入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库。“十三五”末,无为电线电缆及其配套产业有望形成一个超700亿元的大产业集群。

抢抓发展契机,后发产业百花齐放、群雄逐鹿

“首位产业”成为“首危产业”,面对时代考题,无为县委、县政府不断思考:无为电线电缆产业能否凤凰涅槃,一个县域只有一个支柱产业行不行,未来的无为产业发展何去何从?面对“发展之问”,无为给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位与多元”的辩证答案。

在电线电缆首位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咬定实体经济这个本,抓牢制造业这个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变“一元发展”为“聚焦发展”,瞄准“电、食、钙”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构建“3+N”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有所选择有所舍弃,变“撒胡椒面”为“握拳发力”,聚焦工业前20强企业“台柱子”,重点扶持,培大育强,抢占细分行业领导者。

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无为县委、县政府按照“一区多园”思路,在既有的高沟电线电缆产业园之外,高起点规划建设了健康食品工业园以及石涧无机新材料产业园,依托三只松鼠、易酒批、丰原医药、华塑超细粉等行业领军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同时,加速推动羽毛羽绒业向羽绒服饰等产业链下游延伸,加快建筑业总部基地建设;比亚迪云巴零配件、楚江铜材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投产,新动能正在加速迸发。“十三五”末,有望初步形成战新产业、建筑业、健康食品、无机新材料、羽毛羽绒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渐次展开产业“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动人画卷。

2

创新创业,奋力打造产业生态圈

敢于打破常规,以大眼界、大决心迈开追赶超越步伐,力求通过开创性举措,谋求格局性变化。无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咬定了走科技创新的方向,前行的脚步走得更加坚定。同产业,最具吸附力的创新生态圈在哪里? 同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在哪里?同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研院所在哪里?同专业,最具创造力的研发团队在哪里?同方向,最具前瞻力的研发专家在哪里?在寻找“创新五问”答案过程中,我们聚一流资源,引一流人才,全力构筑 “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制度为先打造“创新高地”

纲举目张。弄清楚了为什么要走科技创新之路、建成什么样的创新型县,剩下来就是怎么建的问题。无为在打造创新之城的具体设计上,选树了“两个标杆”:江苏海安、浙江新昌,重点学习他们抓科技创新的战略思维和超前意识。

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将科技创新融入产业,制定出台了构建创新体系打造产业生态圈“1+6”政策体系,重抓产业体系建设,聚焦产业创新,加速传统产业升级裂变,让老树发出新芽;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育出新苗造出新林。

创新是企业的“饭碗”。让千千万万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才是政府工作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行高新技术企业“2080”计划、“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及名企名品名家“三名”计划,搭好舞台,让企业和企业家当主角来“唱戏”。同时,紧扣中央和省市出台的科技创新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结合无为实际,先后出台了人才、金融、产业等六个方面支持创新的配套政策,使得创新主体能够汲取到充分的“养料”,生根发芽、拔节生长。政府有了先见之明,企业解了后顾之忧。

平台助力引得“凤凰来栖”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平台是人才落地、成长、壮大的“梧桐树”,是聚才、引才、用才的“迎春花”。以平台引人才、以平台促创新、以平台带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发展驱动力,得到了全县上下的广泛认同。

如何激活创新能量?无为将创新存量资源用到极致。依托原县电缆检测中心,不断努力升格成为国家级特种电缆检测中心、省特种电缆产业技术研究院,并引进上海电缆所建立无为工作站等,由此产生了“科研平台+”现象,很多企业慕名而来,落户无为。尝到了甜头后,无为县又与互联网食品第一品牌——三只松鼠合作,规划建设一座总面积达2万平米的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建成之后,可对食品相关检测项目进行全覆盖,这必将极大地助推食品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县级搞创新缺少要素支撑,无为舍得投入,主动“外出觅食”,积极向省内外大院大所寻找创新资源,实打实推进产学研合作。我们欣喜地看到:合肥工业大学来无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兵工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等在无建立了专家工作站,安徽省电缆产业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联合体和无为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也进入筹备阶段,多名院士在无设立工作站等。无为县开启的“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协同创新合作模式,让创新资源正加快向无为集聚,引来了“源头活水”。

企业处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口”,企业自主研发无疑是通“关”的文牒。为此,我们大力推行实施“四个一”工程,即一企建有一个研发平台、同一所高校合作、与一名院士对接、有一个以上研发项目。措施务实、成效自然明显。目前,全县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研究中心38家,在全省名列前茅,为提升无为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解码科技创新带来的澎湃动能,“无为力量”蓬勃而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创新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正在凸显。

要素整合助力“落地生根”

环境就是生产力,抓创新必须抓整合。无为县通过大力整合优化人才、金融、服务等各类创新要素,形成了支持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驱动的本质就是人才驱动。我们坚持多措并举,广聚各类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对高端人才我们“因人施策”,给补助、给住房、给平台。出台激发人才活力12条政策,建立县级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启动人才公寓建设,一揽子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在无为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没有金融资本的支持,创新种子难以变成创新技术,创新技术难以变成创新成品。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实体经济,流向创新领域。无为县先后与10多家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达成长期意向融资额度共计760亿元,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县财政还将注资不少于2000万成立创投公司,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入。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创新创业环境亦如此。无为县通过建立县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和科技专家制度,并选派首批26名科技指导员联系帮扶各重点企业等暖心举措,帮助宣传政策、谋划项目、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等,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3

共建共享,民生优先增进百姓福祉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回望改革开放40年,无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从解决温饱,到奔向全面小康,充分彰显出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的执政理念结出了丰硕成果。

打造教育名城

无为人素来重视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初,物质匮乏,生活困难,无为老百姓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如今在全国“两院”院士中,无为籍就有4人,国内外教授多达几百名,更涌现出王传福、姜纯等新时代商界精英。

特别是十四届党代会以来,无为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教育名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目标,不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扎实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持续调整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大力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三名”工程,支持无为中学创建“省内一流”的名校,支持无为三中、杏花泉小学等集团化、品牌化办学等。

行稳而致远的举措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高质量教育资源全域均衡覆盖面越来越广,省级示范高中达4所,全县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占比46%,远远走在全省前列。“学有所教”逐渐向“学有优教”转变,先后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安徽省教育强县。尤其是2016年全省理科前10名无为学子力拔头筹并一举占据3席。

建设水脉绿城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一直以来,无为县始终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坚定不移践行着“两山”理论,守好绿色家底,推进绿色发展。

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优美的环境更是最闪亮的城市名片。县委、县政府坚持用生态幸福之“尺”丈量“高质量”发展之基,将打造美丽长江(无为)经济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编制完善“一打赢、六打好”实施方案,我们不仅要管结果、管执行,更要管源头、管过程。严守长江岸线“三道防线”,持续推进环城河湿地公园、西河景观带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城市绿色生态供给品质。

黄金塔下岁月老,米公祠里墨池香。近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山、水、人文”之美,依托天井山、泊山洞、万年台、竹丝湖等自然景观和黄金塔、米公祠、戴安澜故居等人文景观,精心打造“一核三线”旅游线路,精耕细作红庙山水涧、开城西九华等核心景区,全面提升“无为旅游”品位,擦亮“水脉绿城”城市名片。

编织便捷交通

打开安徽版图,可以发现,无为的区位优势独特:它北靠巢湖南临长江,夹处合肥、芜湖两大城市之间,是皖南与皖中沟通的重要节点城市。虽处交汇的“风口”,但一直以来不通高速、高铁,区位高地却成了交通洼地。

无为要赶超,交通是关键。“十三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大手笔建设“一环四射”大交通,不断扩展城市辐射能力,拉开城乡发展大框架,打通了生态宜业的“最后一公里”。京福高铁、北沿江高铁穿境而过,京福高铁无为站更是日均发送旅客5000人次、位列全省第3,仅次于合肥站、黄山站。北沿江高速、芜湖长江二桥连接线、宣商高速先后建成通车,与即将建成的岳武高速东延段构成对外大通道,城市建成区内任一地点20分钟可上高速。完成无六路改造、通江大道一级路改造工程,启动S208(石涧-高沟段)、G347(福渡-牛埠段)及两条连接线建设,城区及农村道路得到全面加强提升。“一环四射”的对外交通大格局一举突破了困扰已久的交通制约,顺时应势“交汇点”上崛起全省的重要枢纽。四通八达的交通,让无为人“说走就走”成为现实。

成就幸福家园

无为县曾是新四军第七师战斗生活的地方,这片革命老区为新中国诞生奉献过她的万千儿女,她带给我们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铁军”精神、乐观的心态和滴水之恩涌泉报的高贵品格,却一度被贫困所扰。2014年建档立卡时识别贫困人口11.39万人,我们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三项联动的引领下,历经4年奋斗,已成功脱贫10.43万人、63个贫困村。

改革开放是人民的事业,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果,是要体现在人民生活的全面变化上。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无为县计划投资46亿元,大力实施城乡供气、长江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公共交通“五个一体化”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均衡化、连通化得到极大提高。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优质的医疗服务供给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无为县不惜投入重金新建县中医院和县医院综合楼,与安医附院、弋矶山医院等10多家省市三甲医院建立起紧密型医联体,建立“名医专家库”、“名医工作室”,成立3家县域医共体,落实“一院一策”精准帮扶镇级卫生院,全覆盖建立标准化卫生室,构建起高效完备的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高度重视文化、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图书馆、文化馆、有线电视城乡一体化推进,奥体中心、全民健身馆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无为县图书馆更是荣膺国家“一级馆”。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回望改革开放40载,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见证了民生的持续改善,幸福感成为城乡居民“最佳体验”。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40年筚路蓝缕,40年负重前行。无为,这片见证40年历史传奇的热土,一定会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领导下,在全体无为人民奋斗中,挺立新时代潮头,逐梦而行,再创辉煌!

投稿平台:“智慧无为”手机台/ "无为发布"“无为广电”微信公众号/“无为周刊”(0553-2538071)

? 无为广电融媒体中心

有温度 有态度 有深度

图 文 | 潘浩

编 辑 | 潘浩

审 核 | 王荣

监 制 | 陶玉云 孙立文

铝合金门窗

高端系统门窗品牌

铝合金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头条丨广西这些有格调的民宿,你该去睡一次了 下一篇: 头次见卫生间这样做干湿分离,太机智了,连淋浴房都省了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