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级安全工程师《化工实务》考前速记章节考点总结I

炒股干货 阅读 98 2024-12-10 18:05:36

(三)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生产场所爆炸性环境分类与分级

(1)爆炸性气体释放源与分级

1)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存在连续级释放源 的区域可划为0区,存在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1 区,存在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 划为2区。

2)根据通风条件按下列规定调整区域划分:

① 当通风良好时 ,可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但当通风不良时 ,应提高爆炸 危险区域等级。

② 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③局部机械通风在降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浓度方面比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 风更为有效时,可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④ 利用堤或墙等障碍物,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扩散,可缩小 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①没有释放源且不可能有可燃物质侵入的区域。

② 可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10%。

③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可燃 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

④ 在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可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 阀门处按具体情况确定。

(2)爆炸性粉尘环境分类与分级

1)爆炸性粉尘释放源分级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爆炸粉尘的量、爆炸极限和通风条件确定,存在连 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0区,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1区,二级释放源的区 域可划为22区。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① 装有良好除尘效果的除尘装置,当该除尘装置停车时,工艺机组能联锁停 车。

② 设有为爆炸性粉尘环境服务,并用墙隔绝的送风机室,其通向爆炸性粉尘 环境的风道设有能防止爆炸性粉尘混合物侵入的安全装置。

③ 区域内使用爆炸性粉尘的量不大,且在排风柜内或风罩下进行操作。

【例题】爆炸性气体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 分类,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属于()。

A.0区 B.1区 C.20 区 D.21 区

答案:B

2.防爆电气设备

(1)防爆电气设备类型

1)I 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

2)Ⅱ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ⅡC、ⅡB、ⅡA 向下兼容) 3)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ⅢC、ⅢB、ⅢA 向下兼容)

(2)设备保护等级(EPL)

1)用于煤矿有甲烷的爆炸性环境中的I 类设备EPL 分为Ma、Mb 两级。

2)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Ⅱ类设备的EPL 分为Ga、Gb、Gc 三级。

3)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的Ⅲ类设备的EPL 分为Da、Db、Dc 三级。 Ma/Ga/Da: 预期故障或罕见故障情况不会成为点燃源

Mb/Gb/Db: 预期故障情况不会成为点燃源 Gc/Dc: 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会成为点燃源

(3)防爆电气线路

1)敷设位置:应当敷设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距离释放源较远位置。

2)敷设方式:爆炸危险环境中线路主要采用防爆钢管配线和电缆配线。

3)隔离密封:电气线路穿过爆炸危险环境等级不同的区域之间的隔墙或楼板 时,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4)导线材料选择:

①1区: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或电缆。在有剧烈振动处应选用多股铜芯 软线或多股铜芯电缆;煤 矿井下不得采用铝芯电力电缆;

②2区:电力线路应采用截面积4m m2 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照明线 路可采用截面积2.5 mm2 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

5)电气线路的连接:1区和2区的电气线路的中间接头必须在与该危险环境相 适应的防爆型的接线盒或接头盒内部。1区宜采用隔爆型接线盒,2区可采用增安 型接线盒,铝芯绝缘导线或电缆的连接与封端应采用压接、熔焊或钎焊,当与设

备(照明灯具除外)连接时,应采用铜-铝过渡接头。

5)允许载流量:

1区、2区绝缘导线截面和电缆截面选择,导体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 体额定电流和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引向低压笼型感应 电动机支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25倍。

【真题】防爆电气设备等级分为I类、Ⅱ类、Ⅲ类,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应用于相应的爆 炸性环境。下列关于电气设备的分类与使用环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I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II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Ⅲ类电气设备 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

B.I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II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Ⅲ类电气设 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

C.I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II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Ⅲ类电气设 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

D.I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II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Ⅲ类电气设备 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

答案C

【真题】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Ⅱ类设备的EPL 分为Ga、Gb、Gc 三级;用于 爆炸性粉尘环境的II类设备的EPL 分为Da、Db、Dc 三级。关于设备保护等级含 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Ga、Dc级的设备在罕见的故障条件下不会成为点燃源

B.Gb、Gc级的设备在预期的故障条件下不会成为点燃源

C.Db、Dc级的设备在预期的故障条件下不会成为点燃源

D.Ga、Da 级的设备在罕见的故障条件下不会成为点燃源

答案D

(四)防静电与防雷安全技术 1.静电防护

(1)防止静电危害:一方面要控制静电的产生,另一方面要防止静电的积累。

(2)静电导致火灾爆炸的条件有5个方面:

1)产生静电电荷

2)有足够的电压产生火花放电

3)有能引起火花放电的合适间隙

4)产生的电火花要有足够的能量

5)在放电间隙及周围环境中有易燃易爆混合物

(3)防止静电危害主要有控制并减少静电的产生,具体的方法有工艺控制法、 泄漏导走法、中和电荷法等。

1)工艺控制法

①限制输送速度:液体物料流速越小相对产生的静电越少,也越容易被导除。

②加快静电电荷的逸散可采用:输送液体物料时,在管道末端加缓冲器或经 输油管注入贮罐后静置一段时间,确保电荷消散。

③消除产生静电的附加源。

④消除杂质,混有杂质时,有类似粉体起电的作用,静电发生量将增大。

⑤材料的选用,减少静电产生。

⑥适当安排物料的投入顺序。

2)泄漏导走法

①空气增湿,提高环境的相对湿度,不只是加快静电的泄漏,还能提高爆炸 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②加抗静电添加剂,对于悬浮的粉状或雾状物质,任何防静电添加剂都无效。

③静电接地连接,它只能消除导体上的静电而不能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

④静止时间,装卸完成后,停止一段时间再作业。

3)中和电荷法

绝缘体上的静电不能用接地法消除,但可利用极性相反的电荷中和原理以减 少带电体上的静电量,即中和电荷法。

【例题】下列防静电的方法中属于泄漏导走法的是()。

A.空气增湿

B. 消除杂质

C.加抗静电添加剂 D. 静电接地连接

E.中和电荷法

答案:ACD

2.防雷技术措施

(1)接地

一般整个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有很多,如果相互之间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则容易出 现地电位反击事故。

因此,应尽可能连接在一起,如实际情况不允许直接连接的,可通过地电位均衡器 实现等电位连接。为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应每年定期用精密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接地

电阻值。

【真题】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包括建筑物地网、电源保护地、电源工作地、防 雷地等,这些接地系统应连接在一起,当实际情况不允许直接连接的,可采取的办法 是 ( )

A.通过电位器实现等电位连接

B.通过地电位均衡器实现等电位连接

C.通过接闪器实现等电位连接

D.通过过电压保护器实现等电位连接

答 案 :B

(五)化工企业用电安全 1.临时用电

(1) 三项基本原则是:必须采用TN-S 接地、接零保护系统(或称三相五线系 统);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必须采用两级漏电保护。

(2)临时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动力、照明用电系统应分开设置。

(3)食堂的照明和炊事机具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使用行灯和低压照明灯具, 其电源不应超过36 V。

2.使用安全电压

1)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

2)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 或24V 安全电压。

3)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环境应 采用12 V 安全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 特低电压。

4)当电气设备采用24V 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5)安全电压回路的带电部分必须与较高电压的回路保持电气隔离,并且不得与 大地、保护零(地)线或其他电气回路连接。

6)安全电压插销座不应带有接零(地)插头或插孔。

【例题】化工企业金属罐内壁维修,使用移动或手持电气设备及行灯照明时,必 须采用安全电压电源。关于使用安全电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安全电压回路的带电部分必须与较高电压的回路保持电气隔离

B.使用手持电钻时,采用42V 安全电压做电源

C.安全电压插销座不应带有接零(地)插头或插孔 D.行灯照明采用24V 安全电压

答案:D

化工消防技术基本原理

(一)化工消防技术基本原理 1.火灾分类

(1)A 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及其制品等燃烧的火灾。

(2)B 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沥青、石蜡 等燃烧的火灾。

(3)C 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等燃烧的火灾。

(4)D 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钠、铁、锌、镁、铝等燃烧的火灾。

(5)E 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6)F 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例题】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 规定,火灾可以划分为6类,下列不属 于B类火灾的是()。

A.柴油 B.沥青 C.乙烷 D.原油

答案:C

2.灭火基本原理和方法

(1)灭火基本原理:所有灭火方法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

(2)灭火方法

1) 隔离灭火法:将燃烧物质与附近未燃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因 缺少可燃物质而停止。

2) 窒息灭火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使燃烧物质 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3) 冷却灭火法: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 到燃点以下以终止燃烧。

4) 化学抑制灭火法:切断了自由基与自由基的联锁反应链,使燃烧停止。

3.灭火剂

(1)水灭火剂

1)灭火机理

①冷 却作用,水的热容量和汽化潜热都比较大。

② 乳化作用,可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能够阻止可燃蒸气产生的含水乳化层。

③ 稀释作用,使水溶性可燃液体的浓度降低到可燃浓度以下时。

④ 水力冲击作用,高压水流强烈冲击燃烧物和火焰,可以冲散燃烧物,使燃 烧强度显著减弱直至熄灭。

2)不能够用水扑救的火灾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 带电物体火灾。

② 遇水易燃品和同水反应的物质,电石遇水引起的火灾,活泼金属钾钠等。

③ 不能用水扑救高温物体火灾,如熔化的铁水或钢水引起的火灾。

④ 不能用直流水扑救浓硫酸、浓硝酸和盐酸火灾和可燃粉尘聚集处的火灾。

⑤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火灾。

⑥非水溶性可燃液体的火灾,原则上不能用水扑救。

(2)泡沫灭火剂

1)灭火机理

① 隔氧窒息,灭火泡沫在燃烧物表面形成的泡沫覆盖层,且泡沫混合液受热 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降低燃烧物附近氧气浓度的作用。

② 辐射热阻隔的作用,泡沫层封闭了燃烧物表面,可以遮断火焰的热辐射, 具有防止燃烧物本身和附近可燃物质蒸发的作用。

③ 冷却作用,泡沫混合液中含有水,使燃料表面被冷却到可燃物闪点或燃点以下。

(3)干粉灭火剂

1)灭火机理

① 化学抑制作用,阻断链式反应自由基。

②“烧爆”作用,干粉与火焰接触时,其粉粒受高热的作用可以爆裂成为许 多更小的颗粒,增加了与火焰的接触面积。

③冷 却和窒息的作用,干粉灭火剂受热发生分解作用,属于吸热反应;产生 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等气体起到一定的窒息作用。

④ 隔 离,干粉附着到可燃物质的表面,起到隔离氧气的作用。

2)干粉灭火剂的分类

① 普通干粉灭火剂。主要是全硅化碳酸氢钠干粉,这类灭火剂适用于扑灭B 类火灾、C 类火灾、E 类火灾,又称为BC 类干粉。

② 多用途干粉灭火剂。主要是磷酸铵盐干粉,具有抗复燃的性能,不仅适用 于扑救液体火灾、气体火灾,还适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A 类),因此又 称为ABC 类干粉。

③ D 类干粉。指适用于扑救D 类火灾的干粉

3)应用范围

① 干粉灭火剂适用于扑救A 类可燃固体、B 类可燃液体、C 类可燃气体和E类 电气设备的火灾。

② 普通干粉不适于扑救轻金属和碱金属火灾。

③ 不能扑救精密仪器设备火灾。

(4)惰性气体灭火剂

1)灭火机理

①窒 息:通过降低防护区的氧气浓度(空气中含氧量从21%降到12 .5%以 下),使火势不能持续燃烧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②冷却,比如二氧化碳固体称为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

2)气体灭火剂的分类

①二氧化碳灭火

②惰性混合气体灭火剂

3)应用范围

①适用于扑救各种可燃液体和用水、泡沫、干粉等灭火剂灭火时,容易受到 污损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电气、精密仪器、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等。

②可扑救600 V 以下的各种电气设备火灾。

③惰性混合气体灭火剂不能扑救钠、钾、铝、锂等碱金属和及其氢化物火灾,

④不能扑救在惰性介质中能自身供氧燃烧物质的火灾(如硝酸纤维)。

(5)卤代烷灭火剂—已停产,目前卤代烷替代灭火剂主要有七氟丙烷灭火剂 等。

1 ) 原 理 :化学抑制、窒息

2)特点:灭火效率比二氧化碳灭火剂高

3)范围:固体表面、液体、气体、电气火灾

(一)安全管理要求

1.石油库及远离炼化企业的独立罐区应设置包围整个区域的围墙,实施封闭 化管 理 ,24 h有人值班。

2.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严禁将香烟、打火机、火柴和其他易燃易 爆物品带入库区和罐区。

3.进入石油库、罐区机动车辆应佩戴有效的防火罩和小型灭火器材,装卸油 品的机动车辆应有可靠的静电接地部位,静电接地拖带应保持有效长度。

4.外来车辆在装卸油后,不准在石油库内停放和修理。

5.储存收发甲、乙、丙类易燃、可燃液体的储罐区、泵房、装卸作业等作业 场所应设可燃气体报警器。

6.储罐的安全附件要齐全。

(二)防火堤要求

防火堤内不得种植作物或树木,不得有超过0.15m草坪。防火堤与消防道路 之间不得种植树木,覆土罐顶部附件周围5m内不得有枯草。

(三)泵房

1.甲、乙类油品泵房应加强通风,间歇作业、连续作业8h以上的,室内油气 浓度应符合职业健康标准要求。

2.付油亭下部设有阀室或泵房的,应敞 口通风,不得设置围墙。

【例题】罐区防火堤是在储罐发生泄漏、沸溢时的第一道防护措施,防火堤 与消防道路之间不得种植树木,覆土罐顶部附件周围()m 内不得有枯草。

A.3 B.4 C.5 D.6

答案:C

(四)电气管理

1. 禁止任何一级电压的架空线路跨越储罐区、桶装油品区、收发油作业区、 油泵房等危险区域的上空。

2.在爆炸危险区内,禁 止对设备、线路进行带电维护、检修作业。

3.架空线路的电杆杆基或线路的中心线与危险区域边沿的最小水平间距应大于1.5倍杆高。

(五)防雷、防静电

1.石油库和罐区的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每年进行两次测试。

2.当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 接地等设备共用接地装置时,按最小考虑,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

3.铁路装卸油设施,钢轨、输油管道、鹤管、钢栈桥等应按规范作等电位跨 接并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

4.罐区不宜装设消雷器。

5.严禁使用塑料桶或绝缘材料制作的容器灌装或输送甲、乙类油品。

6.不准使用两种不同导电性能的材质制成的检尺、测温和采样工具进行作业。

7.储存甲、乙、丙A类油品储罐的上罐扶梯入口处、泵房的门外和装卸作业操 作平台扶梯入口处等应设导除人体静电接地装置。

8.严禁用压缩空气吹扫甲、乙类油品管道和储罐,严禁使用汽油、苯类等易 燃溶剂对设备、器具擦洗和清洗。

【例题】下列规定中,不符合石油库区防雷、防静电规定的有()。

A.石油库和罐区的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每年进行两次测试

B.罐区不宜装设消雷器

C.应使用压缩空气吹扫甲、乙类油品管道和储罐

D.严禁使用塑料桶或绝缘材料制作的容器灌装或输送甲、乙类油品

答案:C

(六)罐区安全检查内容和要求

1.呼吸阀、阻火器每年进行一次检查、校验。

2.安全阀要每年对其定压值校验一次,检验完后要加铅封标示。

3.储罐按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6年进行一次内部全面检查,发现罐 壁减薄、穿孔、焊缝渗漏等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储罐的防腐涂层起皮、脱落总 面积达1/4 时,应立即清除更换,以减缓储罐的腐蚀,延长使用寿命。

4.储罐的静电接地电阻每半年测试一次,不合格的部位,要立即整改。

5.浮顶罐的静电导出线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发现断裂、缺失,要立即修复。

6. 每 月对球罐罐底注水设施进行试验,每天对注水泵进行盘车。

【真题】化学品储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罐壁减薄、穿孔、基础下 沉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检查发现,极有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下列关 于储罐检查频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每1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8年进行一次内部全面检查 B.每1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6年进行一次内部全面检查 C. 每2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8年进行一次内部全面检查 D.每2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6年进行一次内部全面检查

答案:B

(一)储罐清洗

1.需要对储罐进行清洗的情况:

(1)因检修或技术改造罐体需动火。

(2)罐内杂质较多,影响物料质量或影响油罐正常运行与操作。

(3)储罐储存介质变换,原介质残留会影响生产进行。

(4)按照相关规定,储罐检查、标定期满,需进入再次进行检查、标定。 正常情况下,轻质油罐每三年清洗一次,重质油罐每五年清洗一次。

2.储罐清洗方法

(1)人工清罐安全注意事项

1)盲板不可漏加,特别是有氮封设施和加热设施的储罐,不仅在介质管线上 加隔离盲板,还要在氮封设施和蒸汽线(或热水线)上加装盲板。

2)人工清罐是受限空间作业,要严格执行受限空间作业的要求。

3)蒸汽蒸罐时,控制供汽量,局部过高的温升会使罐内附件如密封装置老化、 罐壁温度计超过量程遭到破坏。

4)清理污物时,采用木制品或铜制品等专用工具,不能采用黑色金属制品。

5) 严禁穿化纤服进入罐内作业,不得使用移动通信工具,人员注意防滑。

(2)机械清罐安全注意事项

1)储罐机械清洗队伍要具有机械清罐资质,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

2)进罐人员应穿适当的防护服,防护服应有防静电性能,气体浓度较高的容 器内时,应佩戴呼吸防护用具。

3)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域使用的工具、通信工具应是防爆型号。

4)施工现场用警示带进行隔离,禁 止非施工人员入内。

5)与原有管线的连接,应使用挠性软管进行过渡连接,而且应在移送管线上 安装止回阀,以防止逆流。

6)在管线穿越通道时,需用脚手架材料搭成跨道,防止直接踩踏管线。

7)蒸汽管线应安装安全阀,同时应进行包覆,以防止烫伤施工人员。

【真题】某石化企业与某承包商签订清洗重油储罐的服务协议,企业经过

“倒空罐底油与油罐相连的系统管线加盲板,拆人孔,通风置换”作业后,交付 承包商进行人工清洗。下列承包商员工作业的行为和程序中,错误的是( )。

A.清罐前应办理作业票,经审核批准后作业

B.采用安全防爆照明设施

C.穿防静电工作服进入罐内作业

D.采用黑色金属制品工具清理污物

答案:D

(二)储罐内防腐

1.油罐内防腐施工作业工序

(1)施工前的准备,包括机具到位、搭设脚手架等。

(2)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对防腐部位进行表面处理,最常用的方法喷砂除锈。

(3)涂装防腐层前罐体灰尘的处理。

(4)按施工方案涂装防腐层。

2.油罐内防腐施工的危险性

(1)施工所在区域储存的易燃易爆油品多。

(2) 防腐涂料大多属于易燃品且有毒性,易发生人身中毒和火灾爆炸事故。

(3)罐内作业环境差,尤其是喷砂除锈作业。

(4)罐内作业属于受限空间内的高处作业,易发生高处坠落和窒息等事故。

(5)施工人员多为承包商,对罐内作业大环境不熟悉,安全意识不强,容易 忽视安全、环境和健康问题。

3.防腐施工安全措施

(1)施工人员施工前应进行安全培训,罐内高处作业严格执行高处作业要求。

(2)同易燃易爆环境隔离,同时所有工艺管线加盲板与储罐隔离,用沙袋封 闭相邻储罐和作业罐附近的下水井和含油污水井排出口,施工现场配备灭火器。

(3)控制、检测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和氧含量。

(4)强制进行通风,罐体罐顶设不少于两套通风换气设施。

(5)电气设备选用隔爆型,照明设施采用12 V 安全电压,罐内不设电气开关。

(6)杜绝火花产生,作业人员应着防静电工作服和鞋,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涂 漆场所。

【例题】油罐内防腐施工的危险性较大,受各种因素影响,油罐内防腐施工 存在一定的危险有害因素。下列危险有害因素中,与油罐内防腐施工无关的是 ()。

A.火灾爆炸危险

B.中毒危险

C.高处坠落危险

D.高温热辐射危险

答案 :D

(三)储罐的日常检查维护

1.储罐使用过程中的检查维护通常分为日 常巡回检查维护,定期、不定期检 查维护;定期检查维护分为外部检查维护和全面检查维护,一般情况下每年最少 应进行一次外部检查维护。

2.储罐外部检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 罐体检查;灌顶和罐体有无变形,凹陷,鼓包,裙皱及渗漏穿孔。

(2)罐顶、罐壁测厚检查;每年进行一次测厚检查。

(3) 配件、附件检查;进出口阀门,人孔,清扫孔等处的紧固件是否牢靠。

(4) 焊缝检查;壁板与边缘板之间角焊缝,下部壁板的纵、环焊缝及T形焊 缝。

(5) 防腐、保温(冷)层及防水檐检查;防腐层有无起皮、脱落等。

498

3.在用常压容器要定期进行全面检验,一般情况下全面检验每年应进行一次,

进行全面检查时,必须确认容器内已清扫干净,人孔、透光孔已经全部打开,气体分 析合格,检查内容内容如下:

(1) 罐底检查。利用超声波测厚仪或其他检测设备检查罐底的腐蚀减薄程度, 当底板厚度少于规定厚度时,底板必须进行补焊或更换。

(2) 罐壁检查。重点检查下部两圈板的剩 余厚度,分散点蚀的最大深度不得大于原设 计壁厚的20% ,且不得大于3mm ;密集的 点蚀最大深度不得大于原设计壁厚的10% 。 (3) 罐壁焊缝检查。抽查焊缝的长度不小 于该部分纵焊缝总长的10% ,其中T形焊缝 占80%。

【例题】储罐罐壁检查中,分散点蚀的最大深度不得()。

A.小于原设计壁厚的20%,且不得大于3mm B.小于原设计壁厚的10%,且不得大于3mm C.大于原设计壁厚的20%,且不得大于3mm D.大于原设计壁厚的10%,且不得大于3mm

答案 :C

断桥铝门窗品牌

断桥铝合金门窗

隔热门窗

铝合金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2024年东莞市东坑镇招聘聘用人员公告 下一篇: 2024年二建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金属幕墙施工技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