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德州市协同发展督查评议:武城篇

炒股干货 阅读 75 2024-12-10 14:16:20

6月6日上午,德州市委书记陈勇,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带领2018年上半年德州市协同发展督查评议团来武城县,武城县委书记张磊,县委副书记、县长朱恩鹤等领导陪同。

第一站:中椒英潮公司年产10万吨鲜椒酱新旧动能转换项目

项目介绍: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鲜椒酱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购置先进辣椒熬制、全自动包装等生产线10条、设备258台(套),年可生产鲜椒酱3万吨。二期工程2019年下半年开工建设,购置一流的生产设备400余台(套),年可生产鲜椒酱7万吨。

项目总投资2.3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1亿元,于2018年1月开始启动,7月竣工投产。目前,生产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一期工程投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5000万元。同时,可新增辣椒种植面积3万亩,带动6000余户农民进入产业化链条,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加快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武城县充分认识“供给结构失衡、经济总量太小”这两个影响武城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势头持续提升。今年1—4月份,武城县完成公共预算收入2.98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

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总抓手。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主要手段,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深入推进“业务单位学业务”活动。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作为重点,引导各级党组织自觉履责尽责,全力推动管党治党走向严紧硬。抓住作风建设这个关键,以优良作风保障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整风肃纪,抓早抓小”活动,落实好“查摆改”等具体动作。

牢牢把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问题导向,重启“认真”模式,把“认真”精神体现到干事创业的方方面面,围绕具体问题这个“的”、找到具体办法的“矢”,做到有的放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两问四答”衡量标尺。牢牢把握“深化改革创新”动力源泉。牢牢把握“三大重点建设”核心要求。

抓好环境提升治本之策,打造生态宜居新优势。近年来,武城县围绕打造“生态宜居新优势”的目标,坚持把抓环境提升作为治本之策,既抓硬件改善,又抓软件提升,统筹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等工作,生态更优良、居住更舒适、工作更便利、发展环境更有吸引力。

顺民心做活水绿文章,合民意建设生态家园。近年来,武城县大力推进城区水系清洁畅通,做活水文章、增加绿元素,通过一届届的持续努力,弦歌湖、六六河、“三湖一环”、青龙河连点成线、串线成网,两岸随处可见绿柳成荫、芳草萋萋,“四水环绕、十字连通”的“水韵新城”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第二站:龙祥公司高铁桥梁支座智能化改造项目

项目介绍:龙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山东省首家生产汽车配件和轨道交通减震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国一汽、东风集团等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建立长期供货关系,轨道交通减震产品应用于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等100余项国家重点高铁工程。铝合金伸缩缝装置填补国内空白,轨道交通轻轨桥梁支座销量全国第一。

龙祥公司高铁桥梁支座智能化改造项目年产高铁桥梁支座4万台,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盘活闲置车间,购置德国西门子、日本发那科数控系统高效卧式、立式、背式龙门自动化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17台(套),机器人全自动涂装生产线1条。二期购置智能自动化生产、装配流水线2条,AGV智能输送、机器人智能焊接等设备9台(套),采用MES智能管理系统。

高铁桥梁支座智能化改造项目总投资8260万元,一期工程2018年6月底完成设备安装调试,7月底投产运营。二期工程12月投产运营。全部投产后,公司将成为设备智能化、管理规范化、产品精细化、生产专业化的桥梁支座生产企业,年可新增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8000万元,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

找准工作发力点,动能转换正当时。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根据省市安排部署,武城县重点围绕“转”“换”“顺”三个关键词,不断激活企业、政府、环境三个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源”。引导企业转认识,激活市场主体动力。加快政府换立场,激活放管服改革动力。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出“零跑腿”“只跑一次”事项165项。推动环境顺变化,激活创新创业动力,今年以来,全县新增市场主体1700多户,16个新上项目开工建设,水氢发电机项目被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

第三站:武城县解决“大班额”暨实验中学北校区实验小学北校区建设项目

项目介绍:武城县解决“大班额”项目共涉及学校8处,其中,新建小学4处、初中2处,改扩建小学1处、初中1处,总建筑面积15.52万平方米。实验中学北校区项目,新建教学综合楼、宿舍楼、餐厅各1栋,总建筑面积25199.82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21亿元,县财政自筹0.64亿元,融资贷款2.57亿元,其中,实验中学北校区、实验小学北校区项目总投资0.95亿元。

解决“大班额”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学位1.2万个,其中实验中学北校区、实验小学北校区新增学位3420个,既能有效解决“大班额”当前存量和未来增量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使广大学生享受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对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也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武城县共新建改建城区道路25条,总计50公里。工作中,重地上,更重地下,在对城区道路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注重强短板、补弱项,改造提升地下雨污管网49公里,不仅筑牢了城市里子,更撑起了城市面子,城市功能、市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第四站:武城县城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PPP项目

项目介绍:武城县城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对北方街、兴武路、宏海路等5条城区道路进行改造提升,建设快车道16.8公里、人行道19.8公里,铺设雨污和给水管线81公里,实施景观工程40万平方米。总投资6.5亿元,采用PPP模式。2018年3月开始建设,2019年12月竣工。

目前,已完成路面铣刨1.7万平方米,铺设雨污和给水管线24公里,绿化面积28.5万平方米。其中,北方街路基土方完成总工程量的12%,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55%和60%。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提高城市畅通水平,打造形成一条条绿色交通生态长廊,对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三城联创”,提升城市内涵。武城县全面开展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食品安全县“三城联创”工作,坚持以创卫为抓手,在城区创卫基础上,开展“全域创卫”,将其作为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宣传发动群众、强化基层党建的“试金石”,治“脏”的“清洁之战”、治“乱”的“秩序之战”、治“差”的“责任之战”全面打响。

创卫,不仅创出了干净家园、创出了良好秩序,更创出了干部的好作风、创出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第五站:武城县棚户区改造工程暨西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项目介绍:武城县棚户区改造工程共11个项目,计划建设安置楼153栋,安置房7005套,规划建设面积130万平方米。其中,西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21栋“1+11”和10栋“1+17”小高层,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容积率1.547,建筑密度19.64%,绿地率36%,总户数1604户。

1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40亿元,其中西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6.9亿元。1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西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成负二层施工,预计11月底主体完工,2019年4月交付使用。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改善城区人居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以来,武城县借鉴“河长制”经验做法,启动实施“路长制”,确保把每条道路都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在国省道、县道、乡道、村道设立四级“路长”,县委书记、县长任总路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路长”体系,形成“路齐管、路全管、路长管、路精管”的管理模式。全域推进,网格管理面面俱到,以道路的“线”串起城乡的“面”,建立起了到边到底的城乡路网综合整治责任体系。常态监管,改造提升久久为功,实现管理制度化、常态化。目前,“路长制”编织的监管网络涵盖武城县各级公路近2000公里,为广大群众营造了更加整洁、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一片真情惠民生,同心共筑小康梦。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武城县在发展社会民生事业中,既抓好“有没有”、补齐短板,更强调“好不好”、抓好质量,从具体事项、具体工程抓起,确保惠民成果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群众评判。

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武城县从优化生产要素入手,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下一步,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对标先进、查找不足,在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基础上,重点围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三方面,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七改”工程、乡村文明、基层组织建设、全域创卫等具体工作,以扎扎实实的具体动作,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隔热门窗

隔音门窗

高端门窗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2018年1月6日西红柿各地市场收购价格及行情分析 下一篇: 2018年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春风行动”专项活动 暨春季人力招聘大会于2月24日在小帽山广场举行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