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名群众自发来到桂林灌阳县神农稻博园悼念袁隆平
在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神农稻博园里,有一座铝合金雕塑,雕塑的基座,铭刻着袁隆平那个著名的“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很高兴!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5月23日,袁隆平去世的第二天,两百多名灌阳群众自发来到“禾下乘凉梦”雕像前,献上手中的菊花,表达对袁隆平的哀思。
当天,记者采访了几位与袁隆平有过工作交集的桂林农业工作者和群众,听听他们对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更直观、更生动的感触。接受采访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袁隆平的敬业执着、和蔼可亲,激励着他们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前进。
5月23日下午在灌阳神农稻博园,黄海姑眼含热泪悼念袁隆平。
1、“他看水稻,像看自己的孩子”
回看袁隆平的一生,终身都在与粮食打交道。而众多与袁隆平接触过的人在谈起对他的印象时,首先提到的也是“执着、对科研技术有追求,凡事都要亲力亲为”。
从2013年至2019年,袁隆平曾6次到访桂林灌阳。期间,灌阳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文先发多次与老人见面。
文先发回忆,袁隆平对农业非常执着。“每次他来,都会亲自去田里观察禾苗,亲自下田指导,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督促指导。从他的一举一动,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对科研有种永无止境的追求。”
回忆袁隆平来灌阳指导的情景,有一件事让文先发印象颇深。“袁院士本来年纪就大了,身体不如年轻人,我们担心他到田里比较辛苦,不想让他走太远。”文先发说,他们工作人员尽管事先安排好了路线,但袁隆平每次都不会完全按计划路线走。“他每次都会尽量走远一些,总想要再多看一段,基本都是走到走不动了,才会罢休。”
灌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梁赟,尽管只见过袁隆平两次,但同样被袁隆平执着、朴实的品质感动,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去年年底,我们去湖南拜访他,特意从超级稻攻关示范基地里取了样带过去。袁隆平院士接过样品时,他马上认真地端详,还很详细地询问田里水稻的情况,并且做了一些指导。”
灌阳县黄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周景平表示,袁隆平是一位特别执着、特别能吃苦的老人,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坚守在田间地头和粮食打交道。
“有一次,袁隆平来灌阳是在8月,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我们都很担心他身体吃不消。没想到袁隆平院士不愿意在办公室里看样品,硬是顶着大太阳,坚持下田观察禾苗的长势。”在周景平看来,袁隆平不怕苦不怕累,十分让人敬佩。
桂林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蒋碧娟多次和袁隆平打交道,在她眼里,袁隆平非常敬业、勤劳、朴实。
蒋碧娟告诉记者,除了在灌阳,自己也多次到湖南拜访袁隆平。“每次拜访袁老时,我都会带一些产品给他看,他对此也非常关心,总会问我们的产量,问我们在攻关上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蒋碧娟说,袁隆平对灌阳超级稻的认可,也给了桂林农业工作者很大的信心。
在蒋碧娟的印象中,袁隆平只要一看到水稻就会特别开心,尽管来灌阳调研考察时已经80多岁高龄了,但就算天气再炎热,他也会亲自去田间,有时候甚至帽子也不戴,直接蹲在田里看水稻。“他看水稻,眼神特别深情,就像在看自己的孩子,在他身上,能感受到农业人的执着和勤奋。”
2、“时隔两年,他还记得种植户的名字”
提到袁隆平,除了执着和敬业,人们提到最多的形容词还有“亲切”。在大家的印象里,袁隆平在科研上虽然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他却没有一点架子,总是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袁隆平前两次到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示范基地调研时,当地一位种植户曾向他介绍过超级稻的种植和产量情况。2017年,87岁高龄的袁隆平第三次来到该示范基地。“尽管已时隔两年,他还记得那位种植户的名字。”梁赟感叹道。
“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专家,袁隆平待人非常亲切,来考察的时候,对老乡们的问题总是有问必答。”梁赟回忆,当有当地群众提出合照要求时,只要时间允许,袁隆平总是笑呵呵地答应,亲切地与大家合照。“袁院士去世的消息传出来后,我们去了一趟神农稻博园,附近的村民都非常悲痛,可见当地群众都非常喜欢他,把他的好记在心中。”
梁赟说,袁隆平也始终挂念着当地的群众。“去年我们去拜访袁院士时,除了水稻,他还特别关心种植户的情况,问乡亲们的种植积极性是否有那么高,老百姓种植超级稻的效益是否有提升等等。”
提到袁隆平的平易近人,大家还有个印象,就是每次下田,袁隆平和普通农民一样挽起裤腿,丝毫没有大科学家的排场,就像一位普普通通的和蔼老人。
文先发回忆说,当年考虑到袁隆平年事已高,到田里查看水稻不太方便,就打算在田间铺一些板子,让老人好走些。“但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农民怎么走他就怎么走,根本没有那么多讲究。”
蒋碧娟的印象中,袁隆平很随和,爱开玩笑,喜欢用手捋额头。“就像一个老顽童,上次他过来,穿了一件白色的花格子短袖衬衫,问我好不好看、年不年轻。我说,年轻!”蒋碧娟说,袁隆平听了后很高兴,之后再到灌阳来,他又穿了那件衣服。
3、“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月23日下午,两百多名灌阳群众自发来到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神农稻博园悼念袁隆平。大家在“禾下乘凉梦”雕像前,献上手中的菊花以表哀思。
现场群众中,黄海姑站在雕像前泣不成声。她说,尽管自己从未见过袁隆平院士,但对他的离开感到十分悲痛。“袁老的离开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损失,真的很舍不得,袁老对灌阳特别关爱和关照,没有他就没有‘灌阳再生稻甲全球’,他是我们的恩人,我们还想等着他回来看超级稻收割。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我真的非常难过,很不愿接受!”黄海姑一边说着,一边再次泪流满面。“以后我一定会向袁隆平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仅仅是黄海姑,很多民众、农业工作者也把袁隆平当成学习的榜样,袁隆平对于农业、对于科研的执着精神,都让他们感触颇深。灌阳县农业农村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纷纷表示,要把袁隆平院士对水稻种植的这种执着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发扬和传承好,发展好灌阳的水稻产业,不辜负他对灌阳的厚爱和期盼。
梁赟告诉记者,袁隆平对灌阳非常关心,不仅把他的院士工作站设到了灌阳,还多次带着他的团队来现场指导。“袁老那么大年纪了,都坚持下到田里指导工作,每次我们感到泄气的时候,只要想起他对农业执着的精神,就觉得自己没有不把工作做好的理由。”
梁赟说,他和同事们今后会把袁隆平对水稻的执着,以及精湛的水稻种植技术继续发扬和传承好,积极发展灌阳的水稻产业和农业产业。
“我挨过饿,对于袁老的贡献更有感触,他一生都专注在让人民吃饱饭这件事上,这真的很让人敬佩,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周景平说,袁隆平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他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农业工作。
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超级稻种植户史维军也表示,袁隆平生前多次来联德村亲自指导,使得超级稻种植产量步步增高。“现在大家对种田的积极性相当高,以后我们也会抓好技术安全、提升粮食生态管理,绝不会让袁老的科研成果白费,不会辜负他对我们粮食增长的期望。”
作为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一员,在杨通洲心中,袁隆平是他一生的榜样。“袁老师让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做一件事要专注专一,带着一种农业的情怀,尽管长期与烈日、风雨、泥土为伴,也要找到我奋斗的价值。”
相关内容
相关资讯
-
【推荐】10位亿万富豪相继自杀背后原因令人深思华源药业举报上市公司
如果一个人拥有亿万家财,他会怎么做?我想,一般会开始追求“长寿”。远可看秦始皇终其一生但求长生不老药,近可看现在各大电视媒体推崇的养生学问。毕竟,谁愿意有钱却没命花?然而就有那么一些人身家亿万,不想想怎么四世
-
IPO周报15过15又一券商主板过会下周2020最后18家企业上会
IPO周报:15过15!又一券商主板过会下周2020最后18家企业上会本周关于IPO市场动态如下:本周共计审核IPO公司15家,其中,科创板2家,主
-
pgc公司,pgc的应用领域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pgc公司,以及pgc的应用领域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
-
2000年卓越网收到的投资额2000年卓越网收到的投资额怎么算
大家好,2000年卓越网收到的投资额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2000年卓越网收到的投资额怎么算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2000年卓越网收到的投资额和2000年卓越网收到的投资额
-
不装修可以换窗吗?工程大不大?会不会有大的破坏?
不装修可以换窗吗?麻不麻烦?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房子装修没几年,窗户出现了各种情况,推不动或是下雨漏水的,冬天漏风的,还有玻璃大面积进气的。如果重新装修又不到时候,所以想了解一下在不装修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