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足迹

金融理财 阅读 78 2024-12-10 13:53:35

1989年的足迹

◎吴绪略

1989年春,我所三室承担了济南市劳动局无线局域网组网任务,项目由我负责。因市局当时下辖长清、平阴、章丘三个区县局,有二级组网问题,相对复杂点。方案确定后,需要亲往湖南株洲市一个厂家去考察和订购设备。于是4月初,我和室里史、徐两个年轻人,在劳动局宋传勇科长的陪同下,一起去了株洲。这里所说的,是借着出差机会,我们也旅游了两湖和沪杭四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当年的游历仍觉值得忆记。

●武汉

我们第一站到武汉,拟从武汉转车去株洲。次日午后到汉口站,在出站口就见到了武汉市劳动局的人举牌接待我们。当他们知道我们并非去他们局里办事,把我们拉到一个旅馆安排住下就走了,再没露面。

武汉有以两江相隔的鼎立三镇,长江以南是武昌,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又将汉口和汉阳相隔。当天下午,我们只在汉口旅馆附近看了看市容,晚上就早早休息了,准备次日的“重头戏”。

第二天一早,我们乘公交过了汉江,就到了汉阳地界。我们在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下了车,去爬“龟蛇锁大江”的龟山。龟山上耸立着高达220米的武汉电视塔,似欲刺破青天。站在龟山上俯瞰1600多米跨度的长江第一桥,雄伟壮阔,沉沉伸向长江彼岸。

我们上了长江大桥引桥,不多一会就走上了铁路桥下方的公路桥。我们边走边看,桥下滚滚长江水奔腾东流,不舍昼夜。

黄鹤楼胜景

大江南岸的蛇山上,有我1966年秋来此想看而未得近前的黄鹤楼。黄鹤楼,这个武汉地标建筑,由唐代诗人崔颢登楼题写《黄鹤楼》而名扬四海。它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加重修,1985年再以清代时原型重建。黄鹤楼通高51米,飞檐五层,顶覆金色琉璃瓦。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整楼形如展翅欲飞的黄鹤。檐下悬挂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

黄鹤楼前留个影

我们走到楼前,以黄鹤楼为背景拍照留念。接着从楼底层一层层登楼观览,放眼大江南北的武汉三镇,真有“极目楚天舒”的心旷神怡。黄鹤楼的各层都有题匾,在正门顶层是舒同题的“黄鹤楼”,底层是赵朴初题的“气吞山河”;而其背面和两侧,分别有“帘卷乾坤”、“云横九派”、“势连衡岳”题匾。此外,那三面还有“楚天极目”、“南维高拱”、“北斗平临”题匾。而崔颢《黄鹤楼》等许多唐代诗人的诗刻,却因黄鹤楼历代多次重修,早已不知归处。

黄鹤楼正门题匾 背面与两侧题匾

遗憾的是,我两次到这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却没去颇具盛名的东湖,去亲近历史悠久的樱花满园的武汉大学;还有与鞍钢、宝钢、首钢齐名的武钢,都是上世纪我国的钢都,也不知在何方。

●韶山

游览了蛇山之巅的天下第一楼黄鹤楼后,我们就赶往武昌站,下午乘车去湖南株洲。株洲在湘江下游,东有井冈山,北临长沙,西有湘潭,南临衡阳。

我们到株洲的第二天,上午与厂方洽谈,确定组网设备后,下午就签订了订货合同。第三天,厂方接待人员就带我们去革命圣地韶山游览了一天。

韶山冲,20多年前“文革”之初红卫兵大串联时我就来过,这次是旧地重游了。伟人的家乡,再来两次也不为多。何况那时囊中羞涩,什么照片也没留下过。这次再来,我虽仍然没有相机,但我们的政府机关官员宋科长有啊,一路上他都给我们都拍了照。那天,我在主席的旧居——上屋场,留下了珍贵的印记。瞧,老屋还是那个平房,屋后还是那个竹林,门前池塘飘满了荷叶。

在韶山主席旧居前

这次来韶山,最大的斩获是头一次看到了别有洞天的滴水洞。这是1966年6月“文革”之前伟人称作“西山”、在此隐居11天的地方。那年成千上万的红卫兵到韶山,滴水洞应该是还没有开放,对其之所在毫不知情。

滴水洞在上屋场西南约六七里的山沟里。所谓滴水洞,并非一个滴水的山洞,而是一条三面环山的条带状峡谷。它的南边是龙头山,北边是黄峰山,西边是牛形山。据介绍,主席的祖辈就居住在那边,祖坟也在牛形山上。

我们来到滴水洞参观,进了大门不远处,就是依山而建的1号建筑群,一式平房。据介绍,滴水洞始建于1960年,是1959年主席回到“故园三十二年前”的韶山之后修建的。主席也就是1966年来此住过十来天,之后再没回来过。这里的房屋建筑形式,与北京中南海房舍结构相近。我们走进1号建筑大门,次第走过几个房间,都是简易的桌椅和床铺摆设。有一间房屋的后墙,推开厚重的水泥大门,是通向山体深不见头的防空洞。

出了1号建筑群,我们没有再游览幽长的峡谷风景。在滴水洞门外,小宋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拍照留影。

在韶山滴水洞前

●西湖

在株洲的第四天早上,我们一行乘车返济。在宋科长带领下,我们沿浙赣线,经南昌、鹰潭、金华到达杭州。在这里我们用了一天时间,饱览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

西湖东临城区,南、西、北三面环山,南部与钱塘江隔山相望。西湖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它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逐渐形成内湖。如今三面环山的西湖,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引无数游人到此一游。

历代的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为西湖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都为西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美篇。

西湖的美景颇多,苏堤春晓、雷峰塔、断桥残雪、三潭印月、曲院风荷、花港观鱼、南屏晚钟等“西湖十景”,处处让人流连忘返。当我们走在将西湖隔为东西两半的苏堤上,就想到了苏轼任杭州刺史时的政绩;还有连接湖岸和孤山的白堤,也留下了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的政绩。当我们走上白堤东端的断桥,自然也想起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在西湖畔小憩

西湖畔的楼外楼

离开西湖北行,我们到了栖霞岭南簏,这里有南宋抗金英雄岳王庙。我们走到墓园区,瞻仰了岳飞父子的墓庐。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掩埋着精忠报国的岳飞的尸骨;右边的“宋缵忠侯岳云墓”,则是其23岁长子的忠骨。在岳飞父子墓前,铁栅栏里跪着陷害抗金英雄岳飞的秦桧等四个奸佞的铸像。

肃立在岳飞父子墓前

西湖白堤尽头的西泠桥畔,有“鉴湖女侠”秋瑾烈士之墓。大理石墓碑上,刻有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词“巾帼英雄”。我们在这位辛亥女杰墓前,肃穆良久。

我们再向西湖西边的峡谷走去,峡谷深处有一座一百多米高的飞来峰(又称灵鹫峰)。飞来峰山体因受地下水的长期溶蚀,形成许多洞壑。与飞来峰相邻的灵隐寺,是东晋时建立的我国著名的佛教古寺之一,开山鼻祖是印度僧人慧理。影视中耳熟能详的济公,是南宋高僧,相传早年在灵隐寺修行时,因不守戒律而被逐。

不知不觉,我们已在西湖景区观览了大半天。在灵隐寺,我们只粗粗走过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殿几处,就结束了这次西湖景区难忘的游览。而杭州有名的钱塘江和江畔六和塔,就是杭州市区是什么样,都无暇光顾了。

离开杭州,我们又在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短暂驻足。因为“文革”之初我就来过上海,这次我并不想再去一亲芳泽。到沪第二天,我没跟宋科长他们去赴上海市劳动局的接待和游历外滩,而是留在旅馆里“烂笔头”,为报刊科技园地写了两篇稿。

●南昌

时隔三个月,我们与株洲无线电厂的订货还没有发来。电话催问过两次,都说货要从日本进口,尚未配齐。我们等不及,就二次再赴株洲。这一次,仅我和三室的年轻人巨昕两人同往。

到了株洲,第二天就交涉好了,敲定一周内发货。于是我们决定立返。但厂方还是好意相邀,再去景点游览,而景点还是韶山。因小巨是第一次来此,他想去看韶山,他如愿以偿。而我,不想再滞留一天,就决定与小巨分路返济。

这次我有个心愿,仍走上次的浙赣线,想从南昌下车,去看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地,这可是今生难逢的机会。于是在小巨还在韶山的那天傍晚,我已到了南昌。

我下了车,就到车站近旁投宿,预备第二天去参观。不巧在登记住宿时遇到了麻烦。登记时,服务员说介绍信上写的是株洲,不是南昌,无效。

我无可奈何退出来,盘桓于门外,心想今晚要露宿街头了。其时门口传达室的人见状,出来问我,我如实相告。他听我的口音像苏北人,我也听出他是离我老家不远的。原来我们是同为淮阴地区相邻的淮、沭两县人。他听我说的诚实,不像坏人,就出面担保,让给我登记住下。我千恩万谢,上楼住下了。

次日早,我到火车站签票,没有座位票。心想还有那么远的路,没个座位票怎么办?我突然想起有个中学同学王兆成,他从部队退伍后,被安排在南昌铁路局就业。我就决定找他,一是见过面,二是看他能不能近水楼台帮我买票。

我打听到了这位王同学在货运调度室工作,就在车站广场西缘。八点钟我敲门进去就找到了他,寒暄后,我就开口请帮签票事。他答应了,我就告辞了,去完成今天在南昌的重要事情。

八一南昌起义,是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起义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定于8月1日2时开始,经过一夜激战,全歼守敌3000余人。当日下午,由聂荣臻、周士第率领的起义部队到南昌集中。其后,汪精卫命令张发奎、朱培德向南昌进攻。起义部队先后撤离南昌向南进发,9月下旬到潮汕地区,遭强敌围攻,起义宣告失败。但八一南昌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具有深远的意义。建国后,“八一”成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

南昌起义旧址

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在如今的中山路和胜利路交叉口的洗马池。我乘车赶到中山路,找到洗马池。只见那里有一栋灰色的五层大楼,是南昌起义前几年建起的江西大旅行社,这里就成了当年南昌起义的指挥中心。

1956年,在南昌市中山路建起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那天我进馆参观,浏览了许多历史图片,深深地为南昌起义的壮举而震撼。

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

南昌起义纪念馆

回到南昌站,已是下午4点。我找到王同学拿票,他却抱歉地说,车票没搞定。但他却亲领我进了站,让我进了卧铺车厢,并关照列车员让我坐在靠窗的座位上。虽然不是卧铺,但比在普通车厢里清静舒适得多。

南昌,这座英雄的城市,我就这样来去匆匆,竟一张照片也没留下。但此生有此一回光顾,也算无憾了。

2024-8-20 于济南

作者简介:吴绪略, 江苏泗阳人,1942年10月生于淮阴乡下。1964年考入西安军校,1970年分配到兰州军区通信部直属队工作。从西北大漠到齐鲁大地,亦军亦地走过大半生。退休居济南,落叶未归根。

安澜文学

图片:网络

排版:岁寒善友

淮阴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

“安澜文学”以弘扬淮阴本土文化为宗旨,提供文学交流平台。平台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对所有来稿一视同仁,择优录用。平台发表文学作品、教育类文章、大中小学生习作等原创作品,在别的公众号发表过的文章请勿投寄。欢迎原创首发。投稿邮箱:278640024@qq.com(作品要求三百字以上,初次投稿请附简介和近照一张)

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档别墅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1938年日军侵略广州,侵占广州市政府,日军在广州街头指挥交通 下一篇: 19个红手印浙江桐乡八泉村拉起一支疫情防控志愿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