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安徽分县图》:人民公社成立之前的砀山县行政区划地图

银行理财 阅读 68 2024-12-10 13:53:00

在网上有一部《安徽分县图》地图集,是安徽省民政厅在1957至1958年间编绘出版的,内容包括5幅全省总图及64幅各县市的地图,图面上的地名标注详实,这是一份精美的地理历史研究资料。

1958年《安徽分县图》

《安徽分县图》地图集的第28幅为砀山县地图,比例尺为1:30万,详细标绘了1956-1958年间砀山县的各乡界线及大量村庄地名。砀山县在这段时期的行政区划图,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不可思议的是,在该幅地图上的砀山县西北部,竟然还绘有海拔50米的等高线,看来这部地图集的编辑人员的确是走心了。但最为特别的还是图上标注了大量的“XX社”,经查县志得知,这些是已经消失了许久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名称。

1958年砀山县地图

那什么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呢?这就要稍微扯远一些了。拿我们砀山县来说,解放以后,在农村先是搞土地改革,划定阶级成分,均分土地。之后成立了互助组,再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又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了1957年,全县共有高级社172个,有近97%的农民参加。在这期间的1956年3月,砀山县还进行一次“撤区并乡”的行政区划调整,成立了26个乡和城关镇。上述的这些也就是这幅砀山县地图的内容概况。

地图上的这个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到了1958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来了。高寨、窦集、胡庄、孟楼、玄庙、马良6个乡合并为河北乡周寨人民公社,官庄、吴集、谢集、曹庄、红山5个乡与城关镇合并为城西乡砀城人民公社,城南、砀北、朱庄、刘集4个乡合并为中心乡陇海人民公社,唐寨、产棉、程庄、赵楼4个乡合并为唐寨乡人民公社,良梨、卞楼、丰棉3个乡和程庄乡之迎建社合并为李庄乡良梨人民公社,回龙、郑屯、邵楼、范集4个乡合并为陈寨乡人民公社。172个高级社或转为或拆分为生产大队。

1955年,砀山县城南乡陇海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正在收获玉米。(新华社 丁峻摄影)

那些经历过上述历史的人,现在至少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在每位老人那里,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挨饿是他们共同的记忆,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接着“大锅饭”、“大跃进、”“浮夸风”,又赶上了“过歉年”等等。随着那代人的逐渐凋零,这些记忆也终将随之消散……

再回到这幅砀山县地图,因图幅大小所限,在图上仅标出172个高级社中的107个,这算是个遗憾吧。由于当时文字的简化尚未定型,图上文字繁、简、俗并存,很具时代特色。为了方便详细观览此幅地图,下面按乡分别截图解读。图上一些地名的错误之处,我直接在下文中有修正,不再单独行文指出。

城南乡、郑屯乡

城南乡

驻地 冯园(陇海一社)。三里河(陇海二社)、黄草庙(陇海三社)、黄屯(陇海四社)、孙菜园(陇海五社)、毛油坊(陇海六社)、红山庙(和平一社)、屈楼(和平二社)、刘庄、西曹集。

范围包括今天的开发区、高铁新区和砀城镇、关帝庙镇的部分村庄。

郑屯乡

驻地 汪大楼。关帝庙(新光东社)、槐树园(新光西社)、郭楼(联群一社)、毛庄寨(联群二社)、赵岗(前锋社)、谢庄(联华社)、刘庄、邵陈楼、张庄、刷集。

范围在今关帝庙镇的中西部。

砀北乡、红山乡

砀北乡

驻地 贾庄。王油坊(高潮一社)、朱园(高潮二社)、李屯(高潮三社)、赵庄(高潮四社)、李洼(高潮五社)、尤庄、李庄、贾庄、臧屯。

范围在今天的砀城镇东北部和玄庙镇西南部。

红山乡

驻地 前薛口(团结四社)。汪庄(团结一社)、吴庄寺(团结三社)、后戚寺(红光三社)、张新庄(白楼社)、汪屯(汪屯社)。

范围在今赵屯镇的西南部与砀城镇的西部,薛口等村庄现已划入高铁新区。

朱庄乡、刘集乡

朱庄乡

驻地 陈屯。朱庄(东方红一社)、权集(东方红二社)、朱寨(东方红三社)、小范庄、许庄。

范围在今玄庙镇的西南部与砀城镇北部的部分村庄,大部分为原权集乡的西部区域。

刘集乡

驻地 朱河。蒋楼(西南门社)、王古楼(徐井社)、杨庙(杨庙社)、张庄、汪庄。

范围在砀城镇的西北部,原西南门镇所辖的大部分区域。

卞楼乡、回龙乡

卞楼乡

驻地 卞楼(新建社)。汪阁(青年社)、毛堤口、大刘庄、后殷庄、李庄、胡屯。

范围是今李庄镇的大部分区域,毛堤口附近村庄今已划至开发区。

回龙乡

驻地 朱楼。回龙集(民主社)、陈瓦房(中秋社)、邵庄、梁寨、杨庄。

范围是今朱楼镇的大部分区域。在上世纪90年代陈瓦房村南有一所“中秋初中”,应该是“中秋社”名称的遗存。

丰棉乡、良梨乡

丰棉乡

驻地 于刘楼。于黄楼(丰棉一社)、(丰棉二社)、(丰棉三社)、毛庄寨(丰棉四社)、高庄(丰棉五社)、狼屯、汪集、汪六楼、礼河集、陈庄。

范围是今良梨镇的西部,李庄镇北部与砀城镇东北的一些村庄。西南部分村庄今已划至开发区。今良梨镇西部有个丰棉行政村,即“丰棉乡”名称的遗存。

良梨乡

驻地 大郭庄(产梨社)。翟寺(良梨社)、王魏庄(富强社)、邵庄、王暗楼。

范围在今良梨镇的东部区域。乡境内所标注的“园艺场”为最早的砀山县园艺试验场,即今梨树王景区所在地。

唐寨乡、产棉乡

唐寨乡

驻地 局子街(前进社)。唐坝(进步社)、大戴庄(团结社)、大王庄(光明社)、魏庄(顺利社)、王屯、于集。

范围在今唐寨镇的北部区域,今唐寨镇光明行政村即“光明社”名称的遗存。

产棉乡

驻地 毛堂。张庄(产棉一社)、玉皇庙(产棉二社)、汪庄(产棉三社)、臧院(产棉五社)、汪集。

范围在今唐寨镇的南部区域。

邵楼乡、范集乡

邵楼乡

驻地 邵楼(前进一社)。阚寨(利民社)、陈寨(晨光社)、武庄(爱国社)、华平庄、王孟庄、陈集、吴楼、董楼。

范围包括今关帝庙镇的东部,薛楼板材园的北部及朱楼镇西北部的部分村庄。在1958年出版的《淮北河网化和水稻化》一书中有篇《砀山县两年来改种水稻总结》的文章,文中提到了高寨乡的黄河社与邵楼乡的爱国社在当年改种水稻时的经验。

范集乡

驻地 小屯。黄锉楼(产麦社)、胡屯(晓光一社)、邵庄(晓光二社)、傅庄(晓光三社)、黄楼、王庄。

范围是今薛楼板材园的南部区域,其中巴青河以南的胡屯等村庄在1964年时划归夏邑县管辖。图上范集乡西北角的范集是夏邑县的,“范集乡”名称来源于小屯村东的范集村。黄锉楼附近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仍称“产麦大队”,有一所“产麦小学”,是“产麦社”名称的遗存。“劳改农场”即今黄楼农场的前身。

程庄乡、赵楼乡

程庄乡

驻地 冯庄。程庄(灯塔社)、从屯(和平社)、王明集(明光东社)、宋庄(明光西社)、王集(前进一社)、刁楼(前进二社)、许庄(迎建社)、周集。

范围在今程庄镇的北部,及唐寨镇南部、李庄镇东部的部分村庄。县志载:1958年9月,程庄乡之迎建社(即夏桥、赵庙一带)并入李庄乡良梨人民公社。

赵楼乡

驻地 赵楼。西庄(红旗一社)、李庄(红旗二社)、王屯(红旗三社)、张屯、前王庄、大汪楼、衡楼、郭庄、坡里、任屯。

范围在今程庄镇的南部。

官庄乡、吴集乡

官庄乡

驻地 官庄坝(西北一社)。张庄(西北二社)、刘庄(西北三社)、刘楼(西北四社)、下河陈庄、徐庄。

范围在今官庄坝镇的北部。官庄乡“试验农场”,即后来的砀山县畜牧良种繁殖场。

吴集乡

驻地 吴集(吴集社)。徐街(梅屯社)、吕集(吕集社)、卞楼(新光社)、汪集、戴庄、红楼。

范围在今官庄坝镇的南部与赵屯镇的北部。

谢集乡、曹庄乡

谢集乡

驻地 谢集(新华社)。张庄(荣华社)、靛池许庄、陈裴楼。

范围在今曹庄镇的北部。

曹庄乡

驻地 曹庄(联民社)。赵屯(联民二社)、杜阁(联民三社)、后万楼(联民四社)、后赵楼(联民五社)、孙楼(联民六社)、陈屯、阎庄。

范围包括今曹庄镇的南部和赵屯镇的西部。

马良乡、玄庙乡

马良乡

驻地 蒋集。汪庄(建国社)、贾庄(临河社)、马良集、孟庄。

范围是今玄庙镇的西北部。

玄庙乡

驻地 玄庙(玄庙社)。东刘庄(联丰社)、贾庄(长升社)、大王庄(五爱社)、菜园、蒋集、郭楼、大徐庄。

范围是今玄庙镇的中部。图中所标“林园场”为砀山果园场。在2007年底行政村合并之前,玄庙镇仍有“五爱社”名称遗存的“五爱行政村”。

胡庄乡

胡庄乡

驻地 刘暗楼(先锋社)。陈集(利民社)、东孙老家(产棉一社)、市力集(产棉二社)、孙集(产棉三社)、丁寺(产棉四社)、孙李庄、刘新庄。

范围是今周寨镇的北部,即原刘暗楼乡所辖的区域。

孟楼乡、窦集乡

孟楼乡

驻地 周寨。洪楼(建国一社)、周庄、庞庄、张屯、蒋庄、张庄、李集。

范围位于今周寨镇的中部。

窦集乡

驻地 周窑。窦集(宝塔社)、郭程庄(灯塔社)、夏黄楼(铁塔社)、常庄(光明社)、汪小楼、大孟庄、杨合集、李胡窑、小汪庄。

范围包括今周寨镇的南部,葛集镇的西部及西北部。

高寨乡

高寨乡

驻地 葛套(产粮社)。朱兰店(新华社)、高寨(黄河社)、土山(农林社)、范集、蟠龙集、崔庄、杨寨。

范围包括今葛集镇的中东部区域。葛集镇新华行政村的名称仍沿袭自那时的“新华社”。县农林场为今砀山县园艺场的一部分。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

高端门窗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1941年、1932年和1934年世界风云人物富兰克林·罗斯福 下一篇: 1982~2015年期间武警部队的编制以及标志符饰有哪些改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