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收藏4000多部影片 邯郸农民打造民间电影文化馆

虚拟币快讯 阅读 124 2024-12-10 13:44:15

图为位于邯郸市丛台区四留固村的“少先电影文化馆”。 王天译 摄

图为位于邯郸市丛台区四留固村的“少先电影文化馆”。 王天译 摄

中新网邯郸10月23日电 (记者 王天译)“每周二、周六循环放映电影《英雄儿女》《南征北战》《地道战》《建国大业》……”23日上午,在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南吕固乡四留固村,几名游客驻足在“少先电影文化馆”大厅内,观看电影海报上刊登的影片播放信息。

电影海报的一侧,占地面积350平方米的展厅内,上千部不同形式的电影胶片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一台台造型各异、不同年代、不同型号的电影播放机,《铁道游击队》《青春红似火》《红旗渠》等数十张原版海报张贴在墙上。每一台播放机上的铭牌、每一张电影海报的彩绘,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往,不经意间把人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图为“少先电影文化馆”内展馆一角。 王天译 摄

海报的另一侧,穿过一条走廊,是一间能容纳110人,和商业影厅别无二致的数字电影播放厅。《上甘岭》电影前奏响起,100多人的影厅内顿时鸦雀无声,来自各地的游客和当地居民,能在这里免费观看几十部经典红色影片。

“少先电影文化馆”创办人,已经67岁的四留固村村民魏少先告诉中新网记者,为创办这座文化馆,他从2005年开始,16年间走遍全国各地,先后收藏4000多部电影胶片、200多台制造时间跨越百年的电影放映机以及上百张见证历史的原版电影海报。

“我自幼就对电影有着浓厚的兴趣,那时哪个村里放电影,自己步行几十里也要去看看。”魏少先说,成年后,他开始从事运输生意,攒下一些积蓄,但对电影的痴迷一点没有淡化。

图为魏少先和他收集到的《小兵张嘎》海报、1920年法国产的电影放映机。 王天译 摄

2005年,魏少先心脏病突发。他说,历经一场生死后,他看淡了生意,决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2005年的一天,我在邯郸市旧货市场上闲逛,遇到了一台已经无法放映的1952年南京产‘长江牌’电影放映机。”魏少先说,他花2000元买下了这台旧机。

回到家后,魏少先开始了自己的电影收藏,他四处向人打听机器配件,又从网上搜索相关电影器材,“十几年时间,先后花了1000多万元,最老的一台放映机是1920年法国百代公司出产的,最贵的一张《小兵张嘎》原版海报,我花了2万多才买下来。”

随着电影胶片和放映机的增多,魏少先开始在自家院里放映电影,几年时间,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2010年,邯郸市一家政府机关的领导找到他,希望他能为该机关的党员干部播放一部反腐片,加强警示教育,他随后买来了《警钟》胶片。“我播放电影,不要一分钱,只要大家喜欢就行。”魏少先说。

魏少先告诉记者,在搜集过程中,他也淘到过很多珍贵胶片,“我曾搜集到1948年拍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瓮中捉鳖》胶片,2013年无偿捐献给了中国电影资料馆,作为国家电影档案收藏。”

图为魏少先展示他所收集的电影放映机。 王天译 摄

2015年,在丛台区政府的协调帮助下,魏少先在四留固村建造了这座“少先电影文化馆”,将十几年间自己搜寻来的电影资料无偿向大家展出,并定期免费播放电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少先电影文化馆”的影响下,四留固村的电影元素也越来越多,被大家称为“电影村”,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有数万人。“最多时,来文化馆参观的游客一天就有3000多人,我负责给大家义务讲解。”魏少先的儿子魏行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高档门窗

隔音门窗

高档系统门窗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16州市扫黑除恶最新成绩单来了保山打掉涉黑组织6个、涉恶犯罪集团和团伙33个 下一篇: 16条智能生产线开足马力 美心集团冲刺“开门红”

相关资讯